“經傳”留名第一人 葉家山西周曾國墓地,顯示了3000年前,作為西周王朝南疆重鎮(zhèn)的曾國,其地位的顯赫與實力的雄厚。而到了西周末期,我們通過青銅器《禹鼎》銘文記載,得知噩侯馭方率南淮夷、東夷叛周,而遭滅國之災。 噩滅而曾并有其地,為曾(隨)“稱為大”奠定了地盤的基礎。但時過境遷,到兩周之際,曾(隨)國的生存、發(fā)展的外部環(huán)境,已大為不同。 隨國的第一次見于史籍記載,是 《國語·鄭語》西周太史史伯為鄭桓公分析天下大勢時說,“王室將卑,戎狄必昌。當成周者,南有荊蠻、申、呂、應、鄧、陳、蔡、隨、唐!比龂f昭注:“應、蔡、隨、唐,皆姬姓也。” 史伯對鄭桓公說這番話的時間約為公元前781年-前771年。歷史不幸為史伯言中。公元前771年,周幽王被殺;前770年,周平王東遷洛邑,進入了東周的春秋爭霸時代。 周天子王權衰落,原先“處草莽”之間的楚國崛起,逐漸成為“五霸”之一,作為周天子的姬姓本家、并擔負南疆方面大任的隨國,此時的處境也變得險惡起來。 季梁,就在這樣波譎云詭的歷史背景下,走到了舞臺的中央。 《左傳·桓公六年》(公元前706年)開篇就是:“楚武王侵隨”。 此時的楚國已稱王,盡管是自封,也足以顯出其實力的強大。 《左傳》中這段以《季梁諫追楚師》聞名于世的故事,首先寫楚國君臣的“戰(zhàn)前會議”——斗伯比言于楚子曰:“吾不得志于漢東也,我則使然。我張吾三軍,而被吾甲兵,以武臨之,彼則懼而協以謀我,故難間也。漢東之國,隨為大。隨張,必棄小國。小國離,楚之利也。少師侈,請羸師以張之!毙苈是冶仍唬骸凹玖涸,何益?” 楚國對漢東之地,是志在必得。無奈隨國聯合“漢陽諸姬”等小國,與楚抗衡。斗伯比的計謀是,故意示弱以驕隨,從而離間隨與其他小國,且隨國的少師正代表隨國負責戰(zhàn)前談判,正是天賜良機。但熊率且比的一句話,使季梁先聲奪人,人尚未露面,而已如雷貫耳。 果然,驕傲自大的少師,被楚軍“示弱”的假象蒙騙,“請追楚師,隨侯將許之! 在此危急關頭,“主要人物”隆重出場:“季梁止之”。 作為臣子,季梁對隨侯慷慨陳辭,指出楚國故意示弱,是誘我之假象,小國所以能抵抗大國,是由于小國有道而大國邪惡。因此勸隨侯要“忠于民而信于神也!睂τ陔S侯辯解自己祭神很講誠信的話,季梁提出了自己“夫民,神之主也”的主張:祭祀時奉獻牲畜,是說百姓的財力普遍富有,飼養(yǎng)的牲畜高大肥壯;奉獻谷物,是說春、夏、秋三季都沒有妨礙農事,百姓和睦,年成富饒;所以要提倡致力三時,推行五教,親近九族,以此來虔誠地祭祀宗廟鬼神。百姓和睦,神靈也降福給他們,因此事情一做就能獲得成功。治理好政事,同時親近兄弟國家,方可免于災難。 季梁一席話,“隨侯懼而修政,楚不敢伐! 在《國語·鄭語》中,是隨作為諸侯國的第一次露臉;《左傳·桓公六年》所記,是隨國第二次見于史籍,而作為個人,隨侯只是季梁的陪襯,少師則更是一個反面人物。季梁“民為神主”、“修政而親兄弟之國”等主張,對隨國政治軍事、對隨楚關系、對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,無怪乎遠在魯國、生在后世的史官左丘明,也要將其事跡形諸筆端;也無怪乎,后人給他奉送了一頂頂“民本思想家”、“哲學家”、“軍事家”等等的桂冠。 |
主管: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:隨州日報社
鄂ICP備11004182號-2 | 鄂網備421201 | 互聯網視聽節(jié)目服務AVSP:鄂備2018021號 |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
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© by fanyinyuan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.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
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:0722-3319535、新聞爆料熱線:0722-3319535、廣告服務電話:0722-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(劉先生)、故障咨詢QQ:6256104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