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郊徹楚炯,舊相擁新旌,
路昔青山在,人今白首行。
問農(nóng)穿稻野,侯節(jié)見梅英,
膘組人稀識,偏應邸吏驚。
這是同治八年編修的《隨州志·藝文上》中的一首詩作。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、北宋時期散文革新運動領導人物歐陽修。
歐陽修,祖籍廬陵(今江西永豐),其父歐陽觀于景德四年任綿州(今四川綿陽)軍事推官,這年6月21日,歐陽修在綿州出生。大中祥符三年,歐陽觀病卒于泰州(今江蘇泰州)軍事判官任上,終年59歲。年方29歲的鄭氏攜年僅4歲的兒子歐陽修到隨州投靠歐陽觀的弟弟歐陽曄。歐陽曄在隨州任推官(審判官)長達25年,他為人正直,尤以廉潔自恃。歐陽曄的為人給年幼的歐陽修產(chǎn)生了重要影響。歐陽修的母親鄭氏出身江南名門望族,知書識理,她常用蘆桿當筆,在地上寫字以教其子,“荻畫學書”的典故即出于此。
天圣元年(公元1023年)17歲的歐陽修在隨州應試未中,兩年后再試,又未取。22歲時,歐陽修隨漢陽軍胥偃到京師,次年赴國子監(jiān)應試,獲第一名,赴國學解試,又獲第一。天圣四年,24歲的歐陽修自隨州薦或禮部應試,再獲第一。經(jīng)過御試旋即進士入第,授將仕郎,充西京(洛陽)留守推官。歐陽修在隨州生活了18年,可以說隨州是歐陽修成名成家的搖籃,他在這里吸取了智慧的乳汁。從4歲到22歲,這是人生成長的最難忘的時間段。對于歐陽修來說,使其終身難忘的就是隨州城南的李氏東園。李氏樂園是其好友李曉輔的花園。他在《李秀才東園記》中寫道:……獨城南李氏為著姓,家多藏書,訓子孫以學,予為童子,與李氏諸兒戲其家,見李氏方治東園,往求美草,一一手植,周視封樹,日日去來園間甚勤。李氏壽終,公佐嗣家,又構亭其間,益修先人之所為。 歐陽修22歲離開隨州,20年后到隨州探望其叔父歐陽曄,故有機會再次到李氏東園故地重游。老友相逢,感慨萬千,回返京師洛陽時,他便寫了這流傳千古的《李氏東園記》,以表達對隨州的眷戀之情。他深情地說:“隨雖陋,非予鄉(xiāng),然予之長也,豈能忘情于隨哉”。
(責任編輯:心安 新聞熱線:0722-3318927)